隨著采用英特爾處理器的全新iMac、Mac mini以及MacBook的全面上市,Mac和PC在硬件上的差異已經越來越少,二者軟件的互通也越來越明確。4月初,蘋果公司發布了一款名為“BootCamp”的小軟件,使用它可以在蘋果筆記本上安裝Windows XP,并使之與Mac OS X共存。 蘋果與PC之間的大門打開了,不過它是單向的,蘋果用戶可以使用Windows系統,卻沒有為PC用戶發布Mac OS X系統。有人對最新的Mac OS X 10.4.6的安裝程序進行了修改,使它能夠安裝在普通PC上,而且它的運行效率已經和采用英特爾處理器的Mac計算機沒有多大的差距,甚至可以使之作為一些人的主要操作系統。 下面介紹如何在PC上安裝好看并且好用的Mac OS X系統。 1 刻錄和分區,安裝Mac OS X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當然需要一臺電腦,而且這臺電腦的配置不能太低,運行Windows XP都不流暢的電腦肯定玩不轉Mac OS X。有一個硬性的要求就是,這臺PC的處理器必須支持SSE2或SSE3指令集,不過諸如Pentium 4、Pentium M或基于二者的Celeron處理器以及Sempron和Athlon 64處理器都符合這一要求。也就是說,2005年以來的主流電腦基本上都能安裝。 內存最少要求256MB、硬盤最少要有4GB,如果要從光盤進行安裝的話,還需要一臺DVD光驅。如果使用的是nVIDIA的顯卡,那么暫時沒有適用的驅動,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小問題。 安裝分為兩種情況:一種是在全新硬盤上安裝,另一種是在已經安裝了Windows系統的硬盤上進行安裝。安裝方式也分為兩種,一種是利用光盤進行安裝,另一種是通過虛擬機進行安裝,前者需要刻錄DVD光盤但是速度較快,后者不用刻錄光盤但是速度比較慢,并且需要安裝虛擬機軟件,因此并不推薦。本文以通過刻錄好的DVD光盤在已經安裝有Windows操作系統的硬盤上進行安裝為例進行說明。 1.刻錄光盤。從網絡上下載到的通常是一個ISO格式光盤鏡像文件,注意檢查相應的版本說明,盡量選擇最新的版本,因為越新的版本集成的補丁越多,安裝時出現錯誤的概率也越小。然后使用Nero之類的刻錄軟件直接用刻錄鏡像的方式將其刻錄成光盤即可。 曾經有人說使用可擦寫的光盤不能進行安裝,使用DVD+RW順利完成了安裝而且至今使用正常,倒是有一張DVD+R光盤不能進行安裝,因此如果你在安裝過程中提示光盤出錯,那么不妨換一種光盤重新刻錄試試。 2.硬盤分區。Mac OS X的一個“另類”之處在于它使用的是HFS+分區格式,Windows和Linux都不支持這種分區,甚至連一些常用的磁盤工具也不能識別它們,因此必須在安裝之前為Mac OS X準備好可用的分區。 已經安裝好系統的硬盤一般都沒有可用空間了,我們可以將其他分區的可用空間集中到一起,并建立一個新分區。這個過程可以用PQ Magic、Acronis Disk Director來完成,不過更推薦使用Partition Manager,因為它還可以完成下面必須的另一步操作,而其他軟件大都不能同時完成兩個任務。 具體操作方法為:運行Partition Manager,選中已經存在的分區,點擊工具欄上的“調整大小”按鈕,將分區的空間縮小。注意縮小的時候要盡量將可用空間留在靠前的位置,即用鼠標從左往右拖動游標(如圖1)。挪出幾處可用空間后,再將已有的分區向后移動,將可用空間集成到一起,等可用空間到6GB以上時,建立一個分區。此時這個分區應該還是邏輯分區,將它轉換成主分區(如圖2)。
圖1 分離出一塊空的硬盤空間
圖2 將目標分區設置為主分區
之所以進行這一步操作,是因為當分區起始位置超過硬盤的前1024柱面后有可能會出現不能引導的情況。不過此時的分區格式還不能為Mac OS X所識別,需要進行進一步修改。右擊新建好的主分區,選擇“修改”、“更改分區ID”,然后在彈出的窗口中輸入“af”(不要引號),此時這個分區就變成 Mac OS X使用的HFS+格式了(如圖3)。
圖3 在系統ID處輸入AF
將Mac OS X安裝光盤放入光驅,做好正式安裝的準備吧!
Part2 按部就班,系統安裝要注意驅動問題 啟動電腦,設置為由光盤啟動,如果引導成功的話會出現輸入引導參數的提示,幾秒鐘后自動進入安裝程序。 安裝所需的時間取決于電腦的配置及光驅的速度。筆者使用的筆記本配置為:Celeorn M 370(1.5GHz/2MB緩存)、1GB內存、80GB 7200轉硬盤、8X康寶驅動器、Buffalo WLI-G54無線網卡,整個安裝過程耗時約30分鐘,比安裝Windows XP略快一些。
剛進入安裝程序后屏幕會顯示出一個圓形的旋轉光標,此時不能進行任何操作,光驅讀取大概3分鐘后才會正式進入安裝界面,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著急。 第一步是要求用戶選擇安裝程序的語言(如圖4)。我們可以看到Mac OS X支持包括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在內的15種語言,而相比之下微軟則為每一種語言的Windows制作了不同的安裝程序。另外一個很明顯的不同就是安裝 Mac OS X并不需要序列號。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我們已經提過,那是因為蘋果靠硬件賺錢而微軟靠的就是軟件,所以還是可以理解的。需要說明的是,在此處選擇的語言只是安裝過程中所使用,如果你希望安裝好的系統使用英文或者其他語言,可以隨時進行修改。
圖4 選擇安裝程序的語言
接下來是對我們前面為Mac OS X準備好的分區進行格式化。打開頂部的“實用工具”菜單,然后選擇“磁盤工具”,就會彈出一個新的窗口(如圖5)。這個窗口左側會顯示出硬盤已有的分區,所有分區都會顯示為灰色。如果前面的操作正確的話,點擊第二個分區(可能會顯示為disk0s2),底部的信息欄中會顯示其分區格式為“Mac OS擴展(日志式)”,選中它之后在右側的窗口中選擇“抹掉”,然后確認后完成操作并返回安裝程序(如圖6)。
圖5 調出“磁盤工具”
圖6 “抹掉”磁盤分區
這里需要說明的是,Mac OS X可以讀取NTFS分區但不能進行寫操作,如果想和Windows系統進行數據交換的話,最好將一個NTFS分區轉換為FAT32分區,或者在 Windows系統中安裝MacDrive來對HFS+分區進行讀寫操作(后文會進行詳細介紹)。 接下來就是許可協議了,主要是對軟件的使用權限進行描述,直接點擊同意即可。再接著是選擇目標磁盤,直接選擇剛才已經格式化好的分區即可(如圖7)。 圖7 選擇安裝的目標分區
由于前面的操作基本上都是一路回車,所以到了這一步也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,筆者就因此而多做了兩次無用功,安裝好的系統根本無法啟動。在安裝類型選擇界面上,點擊下方左側的“自定”按鈕,會彈出一個組件列表供選擇安裝。
在這個列表中,“打印機驅動程序”是可以選擇安裝的,如果全部不安裝的話可以節省大約2GB硬盤空間;“本地化語言”中保留的語言可以供你在安裝好系統后選擇使用,一般情況下保留簡體中文即可;“X11”對于普通用戶完全可以不安裝,如此一來比默認的安裝方式可以省下2GB左右空間,以后在它上面安裝其他應用軟件也不用為硬盤發愁了(如圖8)。
圖8 修改要安裝的程序列表
保證系統可以運行的關鍵一步是在這個列表中選擇合適的補丁。使用英特爾或AMD處理器要分別選擇對應的補丁,此外還有針對GMA900顯示芯片、創新USB 聲卡、Radeon Mobility 顯示芯片、VIA與ATI的ATA總線以及無線網卡等設備的補丁,如果使用了相應的設備也一定要勾選上,否則以后再修改時會麻煩許多倍(如圖9)。 圖9 選擇針對硬件的軟件包(補丁)
現在越來越多的電腦(尤其是筆記本電腦)都標配了無線網卡,不過只有采用Brodcomm芯片的無線網卡才可以在Mac OS X系統中正常使用,如果是其他芯片的話就不得不拉根網線才能上網了。 一切設置妥當后就可以點擊“安裝”按鈕了。蘋果還會正式安裝之前對安裝光驅進行檢查,這一步會耗費很長的時間,如果你確認自己刻錄的光盤沒有問題的話,可以直接跳過進入復制文件的環節。復制速度視電腦配置而定,在筆者的筆記本上大約用了15分鐘。 文件復制完成后,系統還會花大約5分鐘來進行一次最后的優化,然后系統會進行重啟,整個安裝過程到這一步就算是真正完成了。另外需要提醒一下的是,在重新啟動之前記得把光盤拿出來,否則可能會忽略一些存在的問題。
Part3 注冊賬戶,成功登錄Mac OS X Mac OS X成功完成安裝,在重啟后會播放一段聽起來振奮人心的音樂,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無法實現靜音,如果是在晚上進行安裝的話要做好心理準備哦^_^。 音樂過后開始設置賬戶信息。系統首先會詢問用戶的國家信息,點擊“Show All”后才會顯示出China;然后會提示是否需要從另一臺Mac計算機傳輸賬戶信息,選擇第三項“Do not transfer my information”以后點擊繼續;至于鍵盤布局,選擇默認的英文(U.S.)即可。 如果你安裝了無線網絡補丁并且生效的話,系統會顯示出已經檢測到的無線網絡并要求你進行設置,比如連接到哪個熱點以及WEP密碼等。 接下來是Apple ID窗口,不用輸入任何內容直接點擊繼續;注冊信息一欄中,除了First Name和Last Name之外其他的信息都可以任意填寫,不過任何一欄都不能為空;再下來蘋果還會詢問用戶的身份職業情況,去掉下面的復選框后繼續,就會進入建立賬戶界面(如圖10)。需要提醒的是,這個密碼一定要記住,以后在安裝軟件和進行系統設置時經常會用到(如果忘記的話也可以通過安裝光盤來修改)。
圖10 建立用戶帳戶
最后蘋果還會問你是否需要購買.Mac服務,兩個對話框中都直接選擇最后一項不購買,設置過程就算告一段落了。看看Mac OS X清爽的界面,是不是非常有成就感呢(如圖11)?
圖11 終于進入了Mac OS X的主界面
正式進入系統后你會發現默認是英文界面,不要著急,前面我們已經說過,Mac OS X可以隨意修改語言,點擊屏幕下方的Dock中從右向左數第三個圖標,會打開系統預置窗口(如圖12);然后圖標第一行的International圖標打開區域設置窗口,從左側的列表中將簡體中文拖動到最上方(如圖13),點擊屏幕左上角的蘋果菜單,注銷后就會變成親切的簡體中文界面了
圖12 調出系統預置窗口
圖13 將“簡體中文”拖到最上方
Mac OS X中的許多設置都是即時生效,在設置窗口中甚至沒有“確定”按鈕,這對于習慣了Windows的用戶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。
Part4 啟動設置,讓WinXP和Mac隨意切換 到此為止,我們的硬盤上已經有了Windows和Mac OS X兩個操作系統,不過由于兩個系統處在兩個不同的硬盤分區中,而只有一個分區可以設為激活并引導系統,如果每次想切換系統都修改激活分區的話,豈不是太麻煩了嗎? 不要著急,通往羅馬的路當然不止一條。如果你很少使用Mac OS X,那么可以進入Windows系統,將Mac OS X安裝光盤上的Chain0這個文件復制到C盤根目錄,然后用記事本打開boot.ini文件(默認屬性為隱藏),在啟動菜單[operating systems]字段下加入一行:
C:\Chain0="Mac OS X" 引號內的內容可以自行設置,在Windows XP啟動時會顯示出一個菜單供用戶選擇。不過使用這種方法的缺陷在于,在這個啟動菜單中選擇了Mac OS X之后,Mac OS X還會再出一個菜單需要選擇,操作上自然是麻煩了一點。 如果你對Mac OS X比較滿意想讓它留在硬盤上與Windows共同為你服務,而且想一勞永逸的話,就需要使用第三方軟件來配合了,在眾多多重引導軟件中,筆者推薦OS Selector(下載地址:http://www.onlinedown.net/soft/25934.htm)。OS Selector是Acronis Disk Director軟件中的一個組件,最多支持在同一臺電腦上安裝100個以上的操作系統(不過估計很少有人會這么做),安裝過程非常簡單,只需一路回車即可。 運行OS Selector后它會自動搜索硬盤上已經存在的操作系統,并顯示在圖形化的列表中。盡管它可能不能識別這個修改版本的Mac OS X,將它顯示為Unknown(如圖14),但是并不影響它的正常啟動,選擇這個Unknown的系統仍然可以正常引導Mac OS X。選中Unknown系統的圖標,然后在左側的任務列表中選擇“Properties”,然后在彈出的窗口中對這個系統進行重命名及更改圖標等操作。可惜的是,OS Selector默認的圖標庫中并不包含Mac OS X的圖標,如果想追求完美的話可以自行修改它的安裝文件,這些圖標都是以PNG格式存儲在安裝包中的。
圖14 OS Selector將Mac OS X識別為“Unknown”
OS Selector默認的顯示分辨率為800X600,在CRT上顯示的效果尚可,可是到了液晶顯示器上面就差強人意了。在OS Selector主界面的工具欄中找到Option圖標并點擊,然后選擇“Display Properties”(顯示屬性),在右側設置適合顯示器的分辨率及色深后應用,這樣看起來就非常舒服了(如圖15)。 圖15 設置OS Selector的顯示選項
前面提到,Mac OS X不能對NTFS分區進行寫操作,但是可以對FAT32分區進行讀寫。如果你擔心在Mac OS X下操作時會因為誤操作傷及FAT32分區上的東西,那么可以在OS Selector中為不同的系統設置不同的分區隱藏選項。方法是選中系統,然后點擊“Properties”,然后在左側選擇“Partitions”,在右側的窗口中就能對分區設置隱藏了(如圖16)。 圖16 為不同的系統設置不同的分區隱藏選項
OS Selector有三種工作方式,一般情況下建議使用延時模式。進入OS Selector選項設置窗口,在左側選擇“Startup Options”,在右側選擇“With timeout sec”(如圖17),然后返回主界面選擇一個系統作為默認引導項。 圖17 填寫延時啟動的時間
Part5 利用軟件,實現WinXP和Mac OS的數據互訪 Mac OS X本身就可以識別Windows XP所使用的FAT32和NTFS分區,區別在于對NTFS只能讀取而FAT32可以讀寫操作,所以在Mac OS X下基本上不存在訪問Windows數據的問題。 然而反過來,要在Windows系統下訪問Mac OS X分區的文件,則必須借助第三方軟件(如前面提到的MacDrive,下載地址http://www.onlinedown.net/soft/31914.htm)來實現。雖然一般情況下沒有這種需求,但是在對系統進行修改時,使用這種方式卻比使用Mac OS X的字符界面終端要直觀方便許多。 安裝MacDrive后會要求重新啟動以加載驅動程序,重啟后會在系統托盤中顯示一個圖標,點擊后即可彈出MacDrive的向導式主界面(圖18)。在這個界面上點擊“View Mac Disks in My Computer”會在“我的電腦”中打開一個HFS+分區窗口,“Burn a Mac CD or DVD”用來刻錄蘋果格式的光盤;“Partition a Mac hard disk”可以設置HFS+分區,“Change MacDrive Options”則可以對MacDrive軟件本身進行一些設置。 圖18 用MacDrive來讓Windows訪問Max OS X的分區
有時候雖然加載了MacDrive驅動,但是Windows XP并不會將HSF+分區顯示在“我的電腦”列表中,這時我們可以使用Partition Manager對該分區進行加載。需要注意的是,MacDrive加載硬盤后默認可以進行寫操作,在進行刪除等操作時要小心不要破壞了HFS+分區的數據,否則可能造成Mac OS X系統不能引導。
Part6 取代Windows?Mac OS X的實用性分析 一直以來,人們不接受Mac OS X的主要原因都是可用的軟件太少。這一局面到了今天已經大為改觀,Adobe與前Macromedia公司的系列軟件一直就有Mac版本,微軟也為Mac 平臺發布了專門的Office軟件(不過在文本樣式方面還沒有做到100%兼容),至于郵件收發、音樂播放等方面,Mac OS X的iMail、iTunes比之Windows平臺下的軟件有過之而無不及(如圖19)。
圖19 在Mac OS X中收發郵件
對于大部分人來講,QQ、MSN、Yahoo通和Google Talk等即時交流工具比大型軟件更為重要,而這些問題在修改版的Mac OS X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。比如登錄騰訊QQ可以使用iQQ、登錄其他IM軟件可以使用Adium,其功能及易用性都是非常出色。
Adium是一款集多種協議于一身的IM軟件,通過它可以在Mac平臺上使用諸如MSN、ICQ、雅虎通等多種平臺,而且可以將各平臺的聯系人集中在一起,使用起來非常方便(如圖20)。使用iQQ時則要注意下載最新的Universal版本(即兼容使用PowerPC處理器和英特爾處理器的Mac系統),目前惟一的兩個不足之處是不能使用自定義表情和傳輸文件,不過并不算是太大的問題(如圖21)。至于下載工具,無論是http、ftp、BT還是 eMule,都有比較好用的軟件來代替 圖20 Adium集成了多項聊天功能
圖21 iQQ簡介的界面,是不是想起了曾經界面清爽的QQ?
iQQ的下載地址是:http://lumaqq.linuxsir.org/main/?q=node/95,Adium的下載地址是:http://www.macosx.com.cn/104/ 308.html。
|